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党团工作

党团工作

在新征程上秉持初心突出“关键一招”

发布者:  时间:2021-07-22 11:43:34  浏览:

如果说“革命”是近代中国的显著标识,那么“改革开放”则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旗帜。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从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来看,无论是改革开放的动因、过程、价值导向,还是最终效果,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始终为了人民并不断增进人民福祉的历史。面向未来,要突出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不断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缘起于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本质上是由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先进性与革命性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终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使命担当,在百年历史中,通过不断推动理论与实践创新,将“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好日子”的目标落到实处。同时,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是党领导改革开放的内生动力。马克思认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为了让社会主义制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优势更加显现,让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强烈的使命感激发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愿望,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期盼和需要作出的必然选择,是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初心的必然要求和深刻展示。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是改革与发展的最大成果。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来谋划改革思路和举措,把为人民谋幸福贯穿改革开放的整个历程之中,全面保障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探寻改革的路径中,我们党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相结合,采取从试点到推广、从局部到全局、从浅层到深层的渐进式改革,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统一,促进了我国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在改革的具体举措中,通过增量改革不断激发社会经济发展活力,进而持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制度要展示出优越性,必须通过推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来体现。具体来说,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价格改革中的“双轨制”等有序的增量改革,实现了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现实目标。在改革的制度构建中,通过坚定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人民共享改革成果。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场伟大实践,它通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人民充分地享受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越往纵深发展,发展中的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越交织叠加、错综复杂,尤其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以解决。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改革开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自我完善,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等,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从人民现实需求来看,只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才能进一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方面,民生领域还有许多短板,必须通过不断深化改革,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保障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另一方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在不断提高,必须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来满足人民多层次、个性化的需求。从长远角度来看,建立健全保障人民利益的制度体系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制度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改革过程中逐步成熟、定型、完善。保障人民利益的制度体系也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改革,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中不断深化、不断完善。

新征程上,要进一步突出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再出发,破解改革不彻底、开放不到位问题,考验着我们的定力、决心和智慧。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不改革、不开放,振兴就没有出路,在行动上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在体制上加快改革步伐,在流程上优化重构再造,在政策上务实管用透明,在服务上优质高效便民,推动形成更优更具活力、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放眼国内,拥抱世界,让各类要素有效配置、活力竞相迸发,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从发展的方式、发展的机制以及制度层面进行调整,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