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规章制度

审核评估知识应知应会(十五)

发布者:  时间:2024-03-27 16:39:57  浏览: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与要求,学校将于2025年接受第二类第三种审核评估。此次评估是对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验,也是总结优势、分析问题、补足短板的良好契机。为便于全校师生深入了解和熟悉审核评估的实质内涵,准确理解与掌握审核评估的规范要求,评建办特推出“审核评估知识”系列专题,欢迎大家持续关注与分享交流。

1.如何理解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

答:高等学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体现为经济建设服务,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的,例如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等。高等学校必须从实际出发合理定位,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制订培养方案,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从培养目标出发,经过若干教育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完成一个培养过程。适应度不仅体现在学生的毕业率、就业率等方面,更主要反映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课程考核、毕业论文(设计)、实验实习、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活动。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这些教学环节,才能保证培养质量。

2.如何理解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

答:教学资源是指一切可以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物化的、显性或隐性的、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教学要素。教师和教学资源通常包括教师队伍,教室、实验室、体育场馆等教学基础设施,教学经费,教材,教学仪器设备等。

教师和教学资源是高校办学的基本条件,国家对此有基本的要求,例如生师比、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生均教学行政用房、教师学历结构等,这些指标是高校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条件。此外,学校依据自身情况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还应提供与之相适应的人、财、物条件支撑,以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

师德、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等是教师质量的体现。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优质的教学资源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

3.如何理解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

答: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保障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由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质量监控、信息收集、反馈改进等若干部分组成。

学校应依据国家高等教育相关质量标准和有关行业标准,建立学校自身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学校应该依据这些质量标准开展教学工作。

学校应建立自我评估制度,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开展院系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等。

学校要建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充分发挥教学状态数据对教学工作的常态监控作用,并结合自评工作,按年度形成并发布教学质量报告。学校应通过自我评估、督导检查、教学状态数据常态监控收集相关教学信息,及时反馈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调节、改进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如何理解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答: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尺度。学校应建立对社会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机制,定期了解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和毕业生的反映,并根据反馈信息对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教学方法等进行调整及改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体现者和评价者之一。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及其服务工作的质量,归根到底表现为学生的素质是否得以提高、学习需要是否得以满足。学生的评价与满意度是学校工作质量的内在标准。学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服务,并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制度,定期了解学生对教学、管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学生满意度。

5.新一轮审核评估专家组构成有哪些变化?

答:新一轮审核评估专家组构成在数量和结构上具有“一多 一少”、“多元全面”的特点。“一多”指线上评估期间,专家组人数多,一般为15-21人;“一少”指在全面做深线上评估的原则下,入校专家少,一般为5-9人。“多元”指专家组成员覆盖政产学研各领域,特别强调配置具有学校党政工作经历的专家,第一类审核评估还配置国际专家、青年教师、学生观察员,实现多元视角评估;“全面”指专家组成员覆盖德智体美劳五育和被评学校主干学科专业,对学校育人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进行评估。